首页>文章>实验室的肉和试管里的奶

文章

实验室的肉和试管里的奶

泰欣特的小编提示外出的小伙伴们外出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本期来了解一下行业新闻:

5月2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上市首日股价收涨163%,创金融危机以来最佳IPO首日表现。股民的追捧让人造肉相关股票的暴涨态势从美国蔓延到中国,A股市场也掀起了“人造肉”概念风暴。

5月8日,《华尔街日报》报道,全球经济研究网站MishTalk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了更环保、更健康、更烧钱的人造奶。科学家认为,我们正处在历史上生产牛奶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尖端:不需要奶牛。此外,该文还提到多家企业正在从事相关研究,比如DowDuPont、巴斯夫、雀巢等。

随着科技的发达,工业文明正在深入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从人造肉到人造奶,反应的是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越来越重视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那么,“人造食物”究竟安不安全?

事实上,在“人造肉”点燃资本市场的热情之前,富豪们已经率先入局,比如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中国香港首富李嘉诚、PayPal创始人彼得·泰尔都投资了“人造肉”领域。食品行业的企业们更是蠢蠢欲动,汉堡王在美国的59家门店已经开售“人造肉”汉堡,雀巢也公布了自己的“人造肉”汉堡计划。

备受追捧的“人造肉”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素食,二是培育肉。

素食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早在宋朝时期,时任北宋户部大臣的陶谷在《清异记》里记载了用豆腐作为素肉的饮食文化。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将这种饮食文化与今天的商业世界融合,以“养生”为主题的素食餐厅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些看上去像肉,吃上去像肉,实际上不是肉的食物成为餐桌上极具时代潮流的代表物。

汉堡王推出的“人造肉”汉堡与这些素食制作方式类似,其研发的“素牛肉”是用豌豆蛋白和椰子油做成,无论是口感还是卖相,和传统牛肉汉堡几乎没有区别,其以假乱真的程度连汉堡王的员工都分不清。

我国2013年至2017年素食餐厅市场规模及增速而培育肉则是与真正的动物肉类相同的肉,这也被认为是今后“人造肉”发展的一大趋势。其主要以动物干细胞为母本进行培育和生产,以牛肉饼为例——获取牛的肌肉组织,从肌肉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再将干细胞放入生物反应堆,增殖生产出肌肉纤维,在肌肉纤维中加入脂肪细胞和其它细胞,最后制成肉饼。

人造奶的制作原理与人造肉差不多,提取奶牛的DNA序列,将化学物质等放入试管中调制,获得酵母菌,再把酵母菌添加到DNA序列中,就可以产生蛋白质,再将蛋白质放入发酵罐中。最终获得的人造奶与普通牛奶口味相差不大,而且保质期比普通牛奶要长。

根据研究成果来看,两种新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安全系数比传统食物要高,因为是“培育”产品,所以其成分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添加或减少,而生产环境都是100%可控,无菌无污染,可以有效避免食物感染病毒和污染物。

实验室的肉,试管里的奶,这些看上去就像科幻片的故事,正在演变为现实。

事实上,人造食物一直是科学界高度关注的对象,在硅谷的生物科技投资浪潮中,人造食物属于非常前沿的方向,它的研究难度一点也不亚于近两年火爆的“人工智能”,而研究它的意义关乎人类未来的生存问题。

一方面,地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食物需求大幅上升,给大自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份报告显示,如果全球人类增长状况一直保持目前的速度,而食品生产力和饮食偏好不发生任何改变,那么到2050年人类将遭遇严重的食品短缺。

这一言论并非危言耸听,全球有关2050年的食物危机调研比比皆是,多位科学家和调研机构都曾表示,从现在到2050年,人类的食品生产量必须增加至70%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而肉类的供应增长要达到100%。

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环境的恶化已经表明传统的食物获取方式几乎不再具备可持续性。以鱼肉为例,海洋中85%以上的鱼类资源面临过度捕捞,在加上人类持续向海洋中倾倒污水和垃圾,造成大量鱼类资源以极高的速度消失——过去的30年里,西非沿海渔业规模萎缩了50%;北大西洋的渔业下降幅度高达60%;北海与斯堪的纳维亚之间年龄超过13岁的鳕鱼数量不到100条;2018年,日本周边海域的84个群系中,占其中46%的39个群系的资源量处于“低水平”;1970年至今,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种群已经萎缩了90%,濒临灭绝。

人造食物的出现,则可以缓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食物供需矛盾。以“人造肉”为例,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100天才能产出90斤的肉,但利用细胞培育的猪肉,60天就可以产出5000多吨。

另一方面,以奶牛、家禽为主的畜牧业消耗的资源正在节节攀升,有数据显示,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是畜牧业用地;三分之一的可耕种土地被用来生产饲料;五分之一的亚马逊雨林被摧毁,主要用于牲畜和饲料生产。

生产肉类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0%,已经远远超过了全球交通运输的排放。欧盟甚至在《气候变化——2050:今天决定未来》的决议中,警告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敦促减少肉食的消费。

但是人口在增加,食物消耗量只会继续增加,这无疑于恶性循环。

在这一大背景下,人造食物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科技新概念,它的背后还有一个严肃的议题——2050年,人类的餐桌上会剩下什么?

不过,目前,人造食物的市场还是个未知数。

一是技术细节尚不成熟。比如人造肉采用的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这一技术对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极易受酵母菌和霉菌的污染,所以科学家们通常会在培养基中加入防腐剂。目前来看,貌貌还没有看到有关防腐剂的其它解决方案。

二是制作成本非常高。由于细胞分裂速度过慢,影响了食物的产量,所以现在都用血清培育,且多为胎牛血清,其造价非常高。而且就算在血清的加持下,细胞分裂的速度依然没达到理想情况,所以人造肉的成本未来只会继续增加。目前,一千克人造肉单价4800美元,走上大众餐桌还很难。

三是消费者心理接受度。科技和实验室内创造的食物总会给人带来恐惧感,大多数人都比较抗拒,尤其是国内市场,多年前的转基因食品至今仍备受争议,更不用说来自实验室的肉和试管里的奶。

所以,短时间来看,人造食物要从实验室走向消费者的菜篮子,并最终被端上餐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在人类的进化史上,食物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火让人类吃上熟食,促进了脑容量的提升;农业催生了村落和城市,促进了文化的进化;现代食品工业又在传统农业基础上,使大规模食品制造成为可能。所以,人造食物,有很大可能会在未来引领人类社会的又一次变革。

归根结底,工业文明时代,这是分工协作的自然结果,也是自然资源耗尽之前,人类用新的方式将一切可控、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的必然要求。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江西泰欣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南昌市红谷滩区世贸路世贸元亨大厦1303室 联系电话:0791-83808182 83805616 13184592778刘经理 邮箱624236901@qq.com